湛江财政深化“补改投”改革 激活现代化产业发展新动能
近年来,湛江财政积极贯彻落实省级财政资金“补改投”部署要求,推动财政支持方式由直接补助向股权投入转变,优化财政资金配置,创新投入机制,积极构建“政府引导-市场运作-社会参与”良性循环,为湛江市加快打造“四绿一蓝”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。
绘制改革“路线图”夯实制度保障基础
主动对标先进,学习兄弟城市经验做法,会同主管部门制定实施“补改投”试点工作方案,清晰界定了托管机构权责,明确运作模式、实施流程、工作分工等内容,为大型产业集聚区“补改投”工作高效、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。
发挥“磁石效应”吸引社会资本集聚
高效统筹2023-2024年省支持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“补改投”专项资金1亿元,由托管机构专业运营管理。其中,9800万元通过股权投资定向注入雷州市和湛江经开区平台公司,重点支持大型产业集聚区的供水、供气等关键领域建设,以基础设施升级破解产业发展瓶颈,预计撬动社会资本超5.5亿元,形成“财政资金引导、市场力量跟进”的良性投资格局。通过提升环境承载力与应急处置能力,湛江经开区东海岛化工园区成功获批广东省第二批新认定化工园区,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放大“乘数效应”推动生态产业协同发展
统筹省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专项资金2亿元支持湛江市大力推进“蓝色粮仓”建设。其中,采取增资扩股方式向市属国企一级开发主体注资,成功吸引社会资本3.08亿元跟进投入,资本撬动比例达1.5倍。投入1800万元专项用于“木改塑”养殖网箱试点,效益较传统木质网箱提升2-3倍,实现了海域生态修复与渔民增收的双向突破,推动养殖模式向绿色转型;安排9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6.2万方水体座底式桁架智能养殖平台“湛农1号”建设并正式投用,预计年产能不低于600吨,年产值超2000万元,预期收益率达15%,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产业升级范例。
筑牢监管“防火墙”提升资金使用质效
设立大型产业集聚区“补改投”资金独立监管账户,实施主管部门与受托机构双监管机制,凝聚监督合力,确保资金专款专用、安全合规。同步建立常态化跟踪问效机制,托管机构定期报送资金使用、项目进展及监管情况,及时报告投资管理重大变更与风险事项,着力防范投资风险,保障绩效目标如期实现。